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李白〔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高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广阔无际的田野中奔流。
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注释
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远:远自。
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江:长江。
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随着船的行进,眼前的景色逐渐变换,当船驶过荆门一带,视野豁然开朗,平原旷野映入眼帘,展现出一幅别样的风景画卷: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在这一联,短短十个字,作者描绘了四种景象:连绵起伏的山岭,辽阔平坦的原野,奔腾不息的长江以及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显得如此壮阔,让人目不暇接,思绪万千。这句的意思是随着平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具体有三种说法:一说作于724年(开元十二年),二说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三说作于726年(开元十四年)。

参考资料:完善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年2月:13-18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6
3、 何国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02-303

简析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开头点题,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勾勒出一幅壮丽的远游画卷。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诗人以卓越的绘景技巧描画出雄浑壮阔之景,表现出他年少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厚的思乡之情。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一说山东人,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1127篇诗文  596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偶作寄朗之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
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
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
分司胜刺史,致仕胜分司。
何况园林下,欣然得朗之。
仰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
有雪先相访,无花不作期。
斗醲干酿酒,夸妙细吟诗。
里巷千来往,都门五别离。
岐分两回首,书到一开眉。
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
雀罗谁问讯,鹤氅罢追随。
身与心俱病,容将力共衰。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凉思

李商隐 李商隐〔唐代〕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宫词二首

张祜 张祜〔唐代〕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自倚能歌日,先皇掌上怜。
新声何处唱,肠断李延年。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